![]() |
|
|||
天津北方网讯:从市规划局获悉,《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其征求意见稿开始面向全社会进行公示。天津城市近期建设目标为:城市功能显著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该规划是《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城市建设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根据规划,到2015年,本市规划常住人口约1600万,城镇化水平90%;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间建成“两环十四射”骨架路网;启建地铁4、7、10号线;新建迁建改扩建51家医院;完成14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取消城区内火车货运线路;启建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
即日起到8月31日,市民可登录市规划局网通站(www.cityplan.gov.cn)了解详细情况,如有意见或者建议可电话或发邮件联系,电话:23540820,邮箱:guiguanchu@sina.com,公示于本月底结束。 (记者雷风雨实习生毛嘉鹏运赞)
建成“两环十四射”骨架路网
根据《天津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到2015年,北部新区与中心城区实现无缝对接发展,中心城区与外围地区之间的联系通道数量翻倍,“两环十四射”骨架路网全部建成,路网实现率提高到70%以上。
未来五年,本市中心城区大力完善道路网络,加快建设平行快速路的疏解道路,缓解出入城交通压力;完善城区北部网络,促进北部新区的发展,包括京津塘环内段改造为高架,建设外环线东北部调整线等北部新区内骨架道路;支撑重点地区发展,建设文化中心、会展中心、解放南路地区、海河后5公里等项目周边道路;疏导结合,重点治理海津大桥、津汉快速路与外环线交叉路口等拥堵点,同时打通卡口路、断头路,配套建设人行天桥,优化微循环系统。
滨海新区加快推进中央大道南延线等在建工程进度,强化区间骨架路网体系;取消新北路疏港功能,减少货运穿城干扰;结合于家堡中心区、滨海高铁站、南部新城等重点发展地区,完善滨海核心区西、南部路网。滨海新区核心区与中心城区双城间形成4条客运通道和7条货运通道,总通行能力达到8.3万标准车/小时。
津滨走廊实施东金路等双城内部南北向通道,提高区间交通的转换能力。在海河南北两岸形成津滨高速、天津大道2条客运专用通道,确保双城快速通勤。
轨道交通将成客运骨干
本市未来五年轨道交通建设目标基本确定,到201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加至230公里,轨道网络客流提高到200万人次/日以上,轨道交通出行量占整个公交出行总量的比例提高到30%以上,基本确立轨道交通在客运体系中的骨干地位。
根据规划,本市中心城区建设地铁5、6号线,形成环放式网络;建设2号线东延线,方便东丽湖等东部地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启动4、7、10号线建设,促进西站、文化中心等重点地区的建设发展,强化核心地区对外交通联系。
滨海新区启动建设市域Z4线南部新城至汉沽段,与津滨轻轨形成换乘,强化沿海发展带;建设Z2线滨海西站至中新生态城段,支撑和带动中新生态城建设;启动建设B2线黄港欣嘉园至临港经济区段,连接滨海西站和于家堡。
津滨走廊对现有津滨轻轨车辆进行改造,使轻轨客运能力提高至27万人次/日,充分发挥轻轨对双城客运的服务和支撑作用;适时启动市域Z1线文化中心至开发区段,实现双城半小时通达。
新建迁建改扩建51家医院
本市大力构建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到2015年,本市将新建迁建改扩建51家医院,城乡医疗水平差距显著减小,天津千人床位数提高到6.2张,城乡居民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
根据规划,中心城区将新建第二儿童医院、美中宜和妇儿医院等6所医院。改扩建总医院、人民医院、一中心等17个医院。迁建中医一附院等6个医院。新建改扩建民政局安宁医院、传染病医院二期等30所公共卫生机构。
滨海新区将规划新建滨海人民医院、医科大学空港医院、滨海新区儿童医院3所医院。规划改扩建第五中心医院、汉沽医院等6所医院。新建塘沽妇幼保健院等19所公共卫生机构。
外围区县重点增加医疗卫生机构数量,缩小城乡之间差距。每个郊区县有一所三级医院规模的综合医院和二级以上医院规模中医医院。
市民可享更多“绿色空间”
今后五年,本市将陆续建成一批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提升市民居住环境。到2015年,本市完善生态网络格局,优化城市绿色空间,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
在中心城区和环外地区,本市将重点建设植物园、侯台公园等市、区级综合性公园。启动郊野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
在滨海新区,重点建设塘沽响螺湾公园、大沽炮台公园、空港经济区生态湖公园等市级综合性公园。在外围区县,辟建大型公园、防护绿地,营造大绿氛围和绿色屏障,强化远郊城镇绿地生态、景观、服务功能。
取消城区内部铁路货运线路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本市大力完善铁路建设,铁路疏港比例提高到30%以上,铁路客运量提高到5000万人次/年,取消陈塘支线等城区内部的货运线路,实现城市内外交通体系的有效衔接。
目前,本市城区内有多条火车货运线路,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到2015年,本市将通过推动进港三线等疏港线路的建设,解决铁路集疏港能力不足;取消陈塘支线等城区内部的货运线路,解决货运铁路线路穿越城区的问题。加快京沪高铁、津秦客运专线、京津城际延伸线、津保铁路等在建工程,新建客运铁路273公里,形成“十”字形枢纽,提升客运铁路运输能力。届时,本市铁路疏港比例提高到三成以上,疏港能力提高到2.0亿吨/年以上,将有效支撑港口集疏运需求。(记者雷风雨实习生毛嘉鹏运赞)